日期:2017-11-21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□本报记者 朱海波
本报通讯员 吕兆晗
梁堂镇杨寺地村位于冠县县城南部,因缺少产业支撑,这个村一直处于经济落后状态。2015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,贫困人口365人,是省级认定贫困村,群众增收渠道单一。
脱贫攻坚战的号角,凝聚起全村的力量,上下一心,众志成城,使杨寺地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村。扶贫路上,故事多多。
五次外出开眼界
杨寺地村有农户294户,总人口1058人,耕地面积1452亩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等。村支书杨庆海认为,杨寺地村处于城乡结合部,本应率先成都癫痫病医院致富,但一直受穷,原因就在于意识落后,不开放、不解放,怕风险、不敢为。为此,村“两委”组织村中党员和群众代表先后癫痫的症状五次外出考察,看外地的致富路径,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,看完后又召开讨论会,研究本村如何脱贫。杨庆海说:“不看不知道,每次外出都让自己有uo;
癫痫病症状“我不是贫困户了”
“乡里和村里干部经常来家里了解情况,帮着找脱贫门路,新上的蔬菜大棚今年挣了1万多元,我再也不是贫困户了。”杨新全告诉记者。
为加快脱贫进度,杨寺地村多次召开村“两委”干部会议,确定发展春秋蔬菜大棚和苹果种植项目。2015年8月发展春秋蔬菜大棚79亩,覆盖贫困户17户,年增效益72万元;2016年3月种植矮化自根砧苹果200亩,覆盖贫困户引起癫痫病的主要病因71户,丰果后每亩效益1万元。
坐到家里享分红
“我家缺劳力没技术,没法挣钱,村里帮助建起了光伏发电、入了网,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分红。”1月4日,贫困户杨金章欣喜地诉说着他的脱贫路径。
对于那些既没技术又没劳动能力的贫困户,村支部经过论证,决定发展光伏发电项目,现已并网发电,该项目覆盖贫困户30户,年增效益12万元。
五次考察、光伏发电、苹果种植、春秋大棚,成为杨寺地村扶贫的标志性符号,而扶贫路上的故事,也成为温暖人心的一笔。